用现在的眼光来看,这款二十多年前的游戏什么水平?
这是我21年的一个求助贴,当时不抱什么希望的 ,发问答之后才发现,《上古神器》根本不是什么冷门游戏,而是大名鼎鼎的《轩辕剑三外传天之痕》,是我孤陋寡闻了。
还记得第一次打开游戏时,我去倒了杯水,回到电脑前戴上耳机,悠悠歌声自耳边响起,我才知道天之痕有一首主题曲,直呼盗版误我。进入游戏,又看到盗版所没有的开场动画,那一刻我就知道,重玩一次的选择无比正确。
玩到陈靖仇和于小雪走出村子,剧情的发展和我记忆中逐渐有了偏差,原来上古神器和天之痕根本就是两个游戏,我带着些许疑惑和兴奋,一口气把游戏通关。
那么,用现在的眼光来看,天之痕还称得上优秀吗?
这个帖子只是我通关后的一点小感受,所以没有什么游戏截图或者精心准备的素材,纯粹的文本,可能有些枯燥。
先说结论,天之痕的质量依旧经得起考验,只不过用现在的眼光来看,它似乎有些过时了。
从战斗系统来说,无非就是你打一下,我打一下的回合制游戏,相比现在精致的玩法,天之痕没有技能树,没有花样百出的技能与组合,主角团甚至没法自由获得“武林秘籍”,只能随着升级获得那么几个奇术。游戏中有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,有时候一个相生的奇术打出去,直接就给敌人回血了,但是我们的角色属性是固定的,能学到的技能也是固定的,比如主角陈靖仇只有“水”和“木”属性的奇术,面对这种情况,我只能一口老血喷出,然后用一次次普通攻击清怪。打BOSS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,简直是折磨。就算是清小怪,打两波就要吃金疮药回血,也很让人头疼。
看到这里,想必大家都猜到了,战斗系统要掉进一个最坏的坑了:比数值。先练级,练到数值高了才能打。
然而事实并非如此。
一路走来,我几乎没有刻意练级,就是跟着主线走,路上遇到的小怪顺手一打,BOSS战完全没有问题。天之痕把它仅有的玩法做到了极致,奇术是有用的,装备是有用的,道具是有用的,法宝是有用的,宠物也是有用的,相互配合之下,慢慢就把BOSS磨死了。在我的印象里,几乎每个游戏都有那么一两个食之有味,弃之可惜的元素和玩法,似乎多出来的东西,反而使游戏变得臃肿。然而这款二十多年前的游戏却把这方面做的很好(也可能是因为我本身就带有滤镜吧)。
然后是剧情。
我不得不承认,曾经令我心驰神往的仙侠世界,大宇老三剑引以为豪的剧情,现在已经不好看了。我数次为剧情而感到尴尬。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故事,这些年,类似的武侠仙侠电视剧已经拍过无数次了,再翻回来看这种老故事,就感觉太老套了,甚至会觉得有些幼稚。
这就是时间的力量,能突破时代局限性的东西太少了。
然而,就在这老套路中,我有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,看到了一点故事之外的东西,所以有些感悟。这也是我专门发个帖子的最大原因。
游戏背后的三观。
天之痕的三观太正了。
出于种种原因吧,我玩国产游戏的时间并不多,相信大家也差不多,哈哈。我们玩游戏的时候,要看他们的剧情,听他们的台词,主动或被动做一个抉择,在这个扮演的过程中,我们一直在接受游戏制作者输出的内容。
玩过的游戏足够多之后,面对大尺度,重口味,或者不同的意识形态多少都有点抗体,或者说习惯了,我第一次知道星露谷别称绿帽谷时,整个人都不好了,过了几天就彻底沦陷,乐在其中。
我不是想说外邦文化不好,我大中华文明天下第一,比如我们就做不出底特律变人这样的作品,文化差异使然,两个不同的民族,其世界观价值观必定有所差异。
也是文化差异使然,很多游戏我玩过之后其实感触没那么深。比如风评极佳的《极乐迪斯科》,我承认制作者极具才华,故事也很惊艳,但它只满足了我相当的猎奇心,关于意识形态的探讨,很多内容我都不想去理解,也不共情。
比起不断妖魔化的政治正确,这都不算什么,如今,政治正确已经在游戏中具象化了。游戏媒体的口径与玩家越来越远,甚至走向对立,游戏里的审美也一言难尽,女角色能做成怪物,也难保某个人物会带上同性恋,跨性别,环保人士的标签。对各种独特小众人群的“不歧视”,造成了对正常人歧视。
说完国外,国内呢?
其实国内也有相当的政治正确,只不过形式与方向不同罢了,这点不说,略过(笑)。
单纯从审美角度来说,现在大家都更喜欢深沉,腹黑的角色,我总能看到“乱世先杀圣母”的言论,人们更喜欢看利己,不喜欢看牺牲。一个角色杀伐果断一定会被人喜欢,优柔寡断则广受批评。年初时影视剧《狂飙》中高启强这么受欢迎,一定程度能印证这个事实。
而这一些,在二十多年前截然相反。
陈靖仇那叫一个悲天悯人,优柔寡断,当断不断,还死不悔改。正派角色都是为了天下人,牺牲我一个算个屁!
路见不平,就要拔刀相助。遇到一个人,交谈几句,相见甚欢,就以兄弟相称,突出一个五湖四海皆兄弟,你帮我来我帮你。之后就免不了这样的剧情:
开头:“因为某些原因,我要去送死了。”“什么?不行,我要陪你一起送死。”“太危险了,我不能连累你。”“不,既然你要送死,我也在所不辞!”
犯错之后:“对不起,都是因为我。”“我也有错,谁都有错,我不怪你!”
遇到危险之后,主角团一定要抢着说“砍我罢,砍我罢,放过我的朋友,和他无关!”
结束之后:“哈哈,多亏了你啊,不然我就送死了。”“哪里哪里,举手之劳。”
反派:“哼,欣赏你们,不杀,留着等你们变强。”
我不是说这些古典剧情有多好,说好听点是古典,说难听点就是老套,过时了就是过时了,若没有滤镜和情怀加持,我恐怕也看不下去。
但是,就这种老套的东西,却让我感觉如沐春风,很舒服,情深意切时,就是能让你不由自主露出微笑,感时伤情处,不管看多少次,就是能把你眼泪骗出来。
在那个没有政治正确的年代,陈靖仇的师父也能说出“十大上古神器自!古!以!来!就是我中原之物,岂能沦为外邦之手?”这种话。
陈靖仇与师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放在现实中也很经典,直到现在,这种长辈与晚辈的话题还在重复,且没有结果,倒是有了一个新的声音:“不生!”
在这个思想极度自由,传播媒介广泛,大数据支配之下同一个APP都是千人千面的模样,我们缺失了一种“时代的声音”,“共同的记忆”。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,被信息洪流所裹挟,钱塘江上潮信来,今日方知我是我。
我在想,那个色彩枯燥且单一的年代,和现在充斥着自由与个性的时代,究竟哪一个更利于思想的成长。